青春力量建功乡村振兴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暑期以来,青春省内外多支高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我市各地,力量开展爱国教育、建功乡村振兴、乡村基层治理等主题的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青春从色彩斑斓的力量墙绘到深邃厚重的非遗体验,从青丝银发的建功医疗关怀到产业融合的调研探索,每一位青年学子都以自己的乡村方式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振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青春责任与担当。

  踏着革命先烈的力量足迹,上海理工大学的建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探访了独山革命旧址群、乡村淠史杭工程展览馆、振兴霍邱县革命烈士陵园、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在这些地方,每一个物件、每一幅照片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激励着青年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与当地群众、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对六安人民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并积极发挥青年力量,通过绘制红色文旅地图等形式,助推六安做亮红色文旅名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上海理工大学实践团成员们聚焦我市绿色产业的发展,从独山镇的“一村一品”电商模式,到霍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集聚融合发展,从龙井沟的茶香四溢,到过湾农业产业园的富硒农文旅建设,无不见证着绿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勃勃生机。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了解我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富民新渠道,还看到了当地青年们能够为之贡献青春力量的广阔舞台。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还与当地团干及“新农人”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座谈中,实践团队了解到共青团六安市委以青春建功乡村振兴为抓手,组建红色宣讲员、打造红色品牌、培育“青创农场”等举措,搭建青年“能为”创业平台,发起青年“善为”培育攻势,做好青年“作为”治理文章,为青年返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家去年种了两亩地,收获两千公斤辣椒,卖了一万多元钱!”霍山县农贸市场一位红灯笼辣椒的卖家说道。8月2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院的学子们深入这里,开展“三下乡”助农实践活动。他们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憧憬与热爱,聚焦当地特色红灯笼辣椒。从市场调研到文化传承,从田间地头到加工厂房,再到文旅融合的创新尝试,他们以实际行动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用智慧助力乡村振兴,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记忆。在第一乐购物广场,实践团队搭起了直播间,成员们以“红灯笼辣椒,点亮乡村致富路”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农直播活动。镜头前,团队成员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红灯笼辣椒的独特风味和历史故事,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直播间内气氛热烈。

  近日,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微光志愿服务队”奔赴舒城县城关镇、五显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涵盖“弘扬西柏坡精神,勇走时代赶考路”“宣讲安全用药知识,守护居民健康生活”以及“参观舒茶纪念馆,追寻红色革命足迹”。经过两天的活动,使得服务队的同学们使命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国情、社情、民情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

  为进一步传递温暖,给儿童更多关爱,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童心港湾”社会实践服务队赴舒城县干汊河镇绕山村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服务队根据绕山村青少年儿童的学习特点,结合学生们的年级和学科需求,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分别提供个性化指导,为大学生与青少年之间架起一座夏日里的暖心之桥。通过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特别是儿童的安全防护意识,也加深了大学生们对乡村社会现状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暑期,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翠竹匠心,守护非遗”实践团走进裕安区独山镇游芳冲村,在红色大别山里寻找、守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康宁竹编厂,队员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竹编的魅力;在红齐茶厂,队员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茶文化的清雅韵味,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乡间、在田野、在地头,更是看到了非遗文化闪烁的星火,坚定了后辈守护非遗的决心。

  采访中,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由共青团组织的191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队伍共计1521人到我市基层农村,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红色文化挖掘、市情民情考察、乡村发展建设助力、乡村学生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我市乡村情况,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下一步,团市委将持续做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为各高校团队、返乡大学生解决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领广大青年厚植爱国情怀、练就报国本领,进一步加强校地协作,引领广大青年走进六安,展现青春担当。(记者 张瑞)


版权声明:如非注明,此文章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管鲍之交网

本文链接地址:http://dl002.cn/html/826c69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