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网

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

【记者观察】协同发力,守护青少年“心”路成长

举报/反馈

  “孩子上小学的心时候都还好,初一下学期开始就总是不想上学,经常说头痛,睡眠也不是太好……”日前,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心理健康门诊,一名初二学生家长焦急地向医生诉说着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观察情绪转变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她不知道的是,这种异常很可能意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协同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学业压力的发力越来越大和社会期待的不断延伸、传导,守护青少年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加重。越来越多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孩子囿于心理困境,甚至演变成心理疾病。面对这一现状,年路如何发力让“花朵”向阳而生,成为一道重要的民生课题。

  读懂孩子“愁”滋味

  “这名初二学生的成长情况不是个例,我院心理健康门诊开诊10年多,最初每天门诊量只有几位,现在最多的时候,一天内接待将近30名青少年,年纪最小的只有6岁。”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中级心理治疗师、心精神科四病区主任唐新龙如是观察说。据其介绍,协同这两年,心理健康门诊接待的人群中,青少年占到50%左右,结合门诊求助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情绪和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发力失眠和自伤行为。守护

  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的青少发生有遗传因素,但更多的是社会因素对个人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路青少年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当前教育背景下,家长、学校甚至社会更看重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健康及人格培养认识不够,青少年面临学习压力大,再加上不良的应对方式,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因不适应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而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容易陷入误区。

  “相比成年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症状更加隐秘,最先被注意到的也许不是情绪异常,而是躯体上的不适。一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会表现出各种疼痛,如头疼、牙疼、肚子疼以及恶心、呕吐、心慌、发热等,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问题。”唐新龙表示,对于这些由于青少年面对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要引起足够重视,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在门诊中我们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家长对于孩子早期的抑郁表现没有重视,等到出现自伤行为时才发觉问题的严重。”

  构筑心灵防护屏

  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学校是最值得信赖的专业场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目前,在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已成为“必修课”。

  新学期伊始,在皋城小学微机教室,五、六年级的学生们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心理健康普测。普测围绕心理健康主题,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我们每学期开学都会开展心理健康普测,主要针对四、五、六年级学生。”该校老师周道珍告诉记者,心理健康普测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不仅如此,该校还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定期开设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开通“暑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热线”,专心倾听、耐心解答学生的烦心事;建立心理健康筛查制度、重点学生群体“一人一档”。同时,学校定期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裕安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孝玉来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从课堂到课下,为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赋能。 

  采访中,周道珍特别提到之前接触的一名高年级转校生,“当时班主任发现这个孩子总是戴着帽子,帽檐压得很低,平时也不和同学说话。经过与家长的沟通以及黄孝玉的指导,及时建议孩子到医疗机构治疗。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状态好转了许多。”周道珍表示,心理问题、情绪问题就像感冒一样,人人都会遇到,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调节,或者向家长、老师、医疗机构等求助,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除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系统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协同发力共护健康

  近年来,我市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精心策划一系列服务和教育活动。8月中旬,在裕安区佛子岭路小学,来自各县区和市属学校140余名中小学校长共聚一堂,听取省内外家庭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交流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经验和问题难点;8月27日,在裕安区平桥乡齐云社区,一场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普讲座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参与;今年以来,团市委深入开展“青心护航”未成年人工作品牌活动,采取“平台+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以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重点,联合皖西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市禁毒办、市儿童医院等机构,广泛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志愿服务,并整合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资源,举办智慧家长课堂和亲子互动活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是小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心理健康的内容放在了国家安全体系治理中,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目前,诸多举措为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加码”,但也要看到,守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依然任重道远。采访中,不少专业人士都提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层面给予充分的理解、关注,作为个体,不妨从自身能掌控的地方做起,从帮助自己的孩子、身边的孩子做起。本报记者 李珊珊 齐盈娣


猜您喜欢
相关伤感签名
推荐伤感签名